樹林.png


問:一哥好,从Youtube追踪一哥的影片一路来到了脸书。最近因为看到了一些开悟、登出。。。等等的影片,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冒出来。如果一个人正在负债或钱财上很穷,然后因为看了很多这些灵性的分享后,了解到原来一切只是一场梦,只是一场游戏,只是一切万有分裂出来要体验的。如果这个人不想再体验这些人间游戏了,想要回到源头,然后他也不理什么负债、没有钱,也不积极工作,只是努力地在灵性学习上自修,期望有一天可以"回家"。请问这样有问题吗? 还是他应该先把物质世界的生活搞好,才是最实在的修行? 因为一直读到最好的修行就是好好生活。不过他觉得这个游戏已经没有吸引力了,他不想再玩了,那他能开悟"回家"吗?
 
 一哥:怎樣才是最實在的修行,定義在個人。
 
 不過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件事,源頭打散自己,化為不同維度的存在,其目的是為了『體驗完整的自己』。
 如果你現在存在,你就會”永遠存在”,只是以何種形式;靈魂的視角是永生的。
 
 如果是為了擴展或是單純渴望了解宇宙的真相,那就有機會可以切換回源頭的視角;問題只是出在「有沒有必要」,而非「能不能」。
 我們本是源頭的一部分,所以當然能!
 
 BUT!
真正的問題在於,許多人都想要「解脫」,其說法有上飛船~ 到地心世界~ 上天堂~
到最近大家在討論的登出和開悟。
 大家想要逃避眼前面對的一切,希望可以去到「另一個地方」或「另一種境界」,以為去到那邊就可以讓眼前的問題消失不見。
 這些都只是大腦的念頭,也就是小我的思維;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,當個體在「物質世界」這場遊戲中玩得不愉快時,才會產生的念頭。
 對永生的靈魂來說,一切都是體驗,是遊戲的一環。
 即使是頭腦自認生活痛苦到想自殺,對靈魂而言,也只是遊戲的一部分。
 通常大腦以為的「終於結束了,我可以回家了」的moment,對靈魂而言只是「挑戰失敗,再玩一次吧!」
 玩得不好,頂多下次再重玩、重選角色而已。
 源頭打散自己的『終極目的』是為了體驗自己;而開悟只是「其中一種體驗形式」。
 似非而是的是,”如果”終極目的就是開悟本身,那一開始就沒有打散本體的必要。
 我們當初選擇來這裡,不是為了「脫逃」,而是為了「體驗」;至於用何種方式體驗,選擇在個人。
如果,「逃離」的主題就是你真正想體驗的過程之一,那當然沒問題。
但若你是真的想逃離,那只會在迴圈裡循環。
開悟只發生在當下,而不會發生在當下以外的地方。
 即使是體驗到開悟,我們肉身也依舊會在物質世界完成體驗。
 “回家”並沒有去到任何地方,而是了解自己就是意識、源頭本身,
 回家”聽起來”好像是要回去「某個地方」,但實際上,既然天地萬物都是一體,那就無處不是家;整個宇宙就是家,而非某顆星球或某個空間,而自己本身也是”家”的一部分;沒有什麼是存在於源頭之外的。
 
 這一切都是夢,指的是了解到眼前這些都是意識創造的一部分。
 覺醒的人,等於是「從夢中醒來」,但醒來之後,人依舊是在物質世界的遊戲裡;這點沒有改變,改變的是對世界的看法。
 所有的體驗依舊是真實的;肚子餓的體驗是真實的、想睡覺的體驗是真實的、撞到東西會痛的體驗是真實的。
 
 在一個社會還沒進步到以一體的視角來看待整體之前(利益整體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利益),即使是體驗到開悟的人,只要活在這樣的社會之中,通常也需要面對一般人需要面對的一切;比如繳帳單、吃飯時要付錢等。
 只是他們面對這些事的心境不包括一般人會有的壓力和恐懼。
 
 各位一定要理解這一點,這非常重要:
 「情況本身不是問題,問題是我們解讀情況的方式,以及接下來的回應模式為何」。
 
 只要生活在現在的社會中,即使是覺者,也要付帳單、會肚子餓、需要睡覺……
跟一般人一樣,會被太陽曬傷之類的……
 他們的個體還是在這裡,玩著物質世界這場遊戲。
 差別只是,這些情況對他們而言構不成麻煩,他能夠輕鬆的解決它們。
 
 一個人當然可以選擇不面對債務、不賺錢、不積極工作,這些都是個人選擇,沒有問題。
 但是當肚子餓的時候、當負債找上門的時候、當沒有錢可以用的時候,有辦法說出「這只是夢而已」,然後完全不當一回事嗎? 
 
 「能夠輕鬆解決問題」跟「想逃開問題」在處理事情的根本上,心態和做法就已經完全不同。
 能解決的問題,不是問題。
 想逃避的問題,永遠會追著自己不放,直到狀態改變。
 
 覺得遊戲沒有吸引力了,多半發生在「玩膩了,來換點別的玩」,而非「好痛苦,受不了了」;我們一定要很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心。
 覺得痛苦和疲累的,多半是大腦;靈魂沒有累的時候。
 
 “回家”不會去任何地方,家就在這裡,就是當下。
 玩法永遠都可以升級,但體驗是永恆的唷。 <3

 

arrow
arrow

    豐盛一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